西西大胆无码视频在线,久久免费视频网址,999精品色在线播放,国产96视频在线观看

首頁 > 正文

為什么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參與權?

2021-06-08 14:41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致力于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而“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參與權”四項權利的提出,對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黨的重要文件一再強調“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也為我國新聞媒體提出了新的實踐課題。

  第一,保障人民群眾的四項權利,有利于提高公民民主意識,構筑公共交流平臺,自覺維護民主權利。一方面,經過多年改革發展,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社會經濟成分日益復雜,經濟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也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社會形成具有不同利益傾向和需求的群體,社會階層多樣化日益突出,多元利益格局開始形成,這必然帶來利益矛盾甚至沖突。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妥當處理各種不同利益關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須加快建立健全表達機制,積極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推進政務公開,而充分保障公民對公共事務及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正是促進形成這一機制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進入網絡時代后,受眾表達欲望由于工具和渠道的便捷明顯增強,社會公眾早已不再滿足于被動地當一名接受者,而會通過多種媒體手段滿足自己的表達欲和參與感,傳統的傳播權力結構受到來自網絡媒介的巨大沖擊。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微博、微信等互聯網應用工具適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受眾已經習慣通過新媒體發表對社會爭議問題和熱點話題的評價意見,自覺自發地運用網絡渠道行使參與管理社會事務和監督社會公權力的權利。[石靜:《從“微博熱”探尋受眾表達權在網絡時代勃發的原因》,《編輯之友》2011年第12期。]因此,保障人民群眾的四項權利,也是符合時代特點的順勢而為。

  第二,保障人民群眾的四項權利,有利于提升公眾媒體素養,塑造良好的輿論生態。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參與權與新聞輿論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媒體作為信息交流的載體,是政府與公眾交流的平臺。大眾傳播媒體是否準確、及時地傳達信息,關系著公眾的知情權能否實現。只有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其履行參與權、監督權才有可能,而公民參與權、監督權的充分實現,則能促進政府機構民主作風的進步和完善,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在現代社會,公民對公共事務的了解,主要依靠大眾傳播媒體的信息報道,新聞傳播活動是實現公民知情權的主要途徑。無論是電視、廣播、報紙還是網絡,都具有很廣泛的覆蓋性和方便的接近性,大眾傳播媒體為公民提供了公平參與社會管理的平臺,通過協商和對話,可以促使公共利益的實現。而新聞媒體作為社會的瞭望者,也有義務和責任保障公民的知情權。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及時傳播真實的信息,在傳播內容上關注民生、反映民情、貼近民心,重視受眾需求,強化參與互動。特別是借助互聯網互動性強、傳播及時、去中心化等傳播特性,打造廣大群眾參與互動的便捷渠道。尤其是突發事件中,要正確引導輿論,及時公開一些政策允許范圍內的信息,使信息傳播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此外,大眾傳播媒介作為實現公民權利的主要途徑,還充當著公民權利訴求的表達者的身份。有學者指出:“通常媒體表達公民訴求,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代言’,即由媒體從業者通過調查采訪,在此基礎上形成新聞作品或相關言論,表達人民群眾想要表達的意見和心聲;另一種是由人民群眾‘直言’,媒體安排一定的版面和節目時段,讓人民群眾直接發表意見和心聲。”[丁柏銓:《論公眾意見表達與政府、大眾傳媒的關系》,《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大眾傳媒作為公民利益訴求的陣地,往往效果非常明顯。公民對國家、社會問題的態度意見或個人遇到的生活問題,都可以通過大眾傳媒影響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并讓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像民眾普遍關注的“空氣污染”“教育公平”等社會問題,經過媒體報道后,黨和政府及時作出反應,調整政策,例如發布“空氣質量實時監測報告”、推出“異地高考措施意見”等等。即便是社會中的某個個人遇到困難,通過媒體的報道引起各方關注,也時常可以促進問題的及時解決。

  比如,2001年7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縣龍泉礦冶總廠拉甲坡礦發生特大透水事故,81名礦工遇難。事故發生后,礦主與當地腐敗官員勾結,隱瞞事故真相長達半月。7月31日,人民網發表由記者鄭盛豐組織采寫的報道《廣西南丹礦區事故撲朔迷離》。這既是人民網也是全國所有網站最早刊發的由新聞記者采寫的第一篇有關揭露南丹礦難瞞報的報道。這起被瞞礦難,由于人民日報記者的揭露而大白于天下并被黨中央、國務院嚴肅查處。還比如,《昔日舉重冠軍淪為搓澡工》的新聞,報道曾獲得過全國舉重冠軍并打破女子舉重世界紀錄的鄒春蘭,退役后由于傷病加之缺乏專業技能,一度在長春一家澡堂靠給人搓澡為生,為了治病,只能拍賣金牌。鄒春蘭的情況被媒體集中報道后,社會各界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國婦聯立刻行動,給她建起了洗衣店,鄒春蘭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一事件使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和生活狀況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讓退役運動員不再弱勢,成為體育界乃至整個社會必須面對的課題。?

責任編輯: 張澤月
賀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93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