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大胆无码视频在线,久久免费视频网址,999精品色在线播放,国产96视频在线观看

首頁 > 正文

如何把握互聯網時代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點和著力點?

2021-06-08 14:20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新聞輿論工作的創新問題,他指出,“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在創新中贏得主動權—六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人民日報》2013年8月29日。]他強調,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輔助材料》,學習出版社2016年版,第7頁。]這些重要論述,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深刻闡明了互聯網時代創新新聞輿論工作的重點和著力點,為推進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改進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加大全方位創新力度,把握輿論引導時度效。

  互聯網條件下,“內容為王”依然沒有過時。要創新網上正面宣傳,從改革發展一線捕捉鮮活典型,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汲取不竭養分,把小故事與大格局融為一體,使報道更加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要把握好時度效,不管是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還是突發事件報道、熱點引導、輿論監督,都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同時要杜絕工作味和八股味,避免單向的教育式和灌輸式傳播,確立“開放、互動、分享”的傳播理念,不斷改進創新新聞傳播和報道方法,不斷創新話語體系,提高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要善于運用新技術和新載體實現新聞報道和宣傳手段創新,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進一步探索新聞受眾的角色定位及敘事創新,并從技術上構建起整合不同媒介形式的協同平臺,滿足用戶在新聞信息方面“收”和“傳”的需求。要研究用戶心理和特點,讓新聞報道呼應用戶感受,形成輿論共振。

  轉變語言風格進行敘事創新是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必然要求。要將受眾意識、產品意識、市場意識融入新聞生產流程,優化、重塑新聞信息采編發流程和發布模式,促進文風的動態生成、更新。在議題設置上,要在工作重點、社會熱點和受眾看點中找到平衡,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采集環節,要深化走基層內涵,擴大走基層外延,貼近基層、貼近現場、貼近群眾,拒絕形式主義。在寫作環節,要積極探索新傳播生態下主流媒體的內容構架和話語方式,形成鼓勵創新、兼容并包的工作氛圍。在編輯呈現環節,要根據受眾需求和載體特點,進行個性化、對象化、定制化內容加工和價值延伸,優化新聞信息內容結構、產品形式、話語方式,提升用戶體驗和受眾評價。[新華社新聞研究所課題組:《當前新聞文風存在問題及改進對策》,《中國記者》2013年第6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媒體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涌現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品力作。一方面,對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道做了大量改進。另一方面,不少媒體在內容、欄目設置上也更加注重貼近群眾,關注民生視角、回應百姓關切,有效提升了新聞宣傳水平。如新華社的《記者手記:羊小平砸缸》,通過甘南山民羊小平家脫貧前為水所困和脫貧后砸掉水缸的故事,反映了扶貧攻堅行動給群眾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故事化的敘事,自然流暢的語言,以小見大的立意,不僅受到國內媒體和受眾的好評,也被德國《歐洲新報》和英國《僑報》等海外華文媒體采用。

  第二,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形成全媒體傳播體系。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是當代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趨勢和重大課題。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要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要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臺、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的關系,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工作者要繼承優良傳統,繼續發揮記者的職業精神和專業水平,提供普通網民、自媒體人等采訪不到的新聞以及對事實真相、原因的專業解釋和說明,努力成為網絡信息的聚合者和民眾意見交流的公共論壇的構建者。

  第三,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對世界形勢發展變化,對世界上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對各國出現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我們要加強宣傳報道,以利于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6頁。]

  為了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也為了更好地“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需要創新話語體系,根據國外受眾的思維方式、接受習慣和信息需求等設計傳播形式,盡可能通過國際人士或傳播對象國的視角表達和解讀中國內容,借用國際慣例和規則等對中國事務和問題進行解釋和說明。[王庚年:《中國國際傳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人民日報》2013年9月12日。]同時要避免陷入以西方為主的思維模式,堅持我國國際傳播的主體地位,從“講好中國故事”的層面,上升到“全球內容,中國價值”的高度,居于更高的全球視野,更為主動和深入地介入國際性內容的表達與傳播,分析和闡述我們對于國際事務的看法,為處理國家關系和解決國際爭端提供“東方智慧”,同時也讓更多國家和人民了解中華文明的精髓,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責任編輯: 張澤月
賀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95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