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大胆无码视频在线,久久免费视频网址,999精品色在线播放,国产96视频在线观看

首頁 > 正文

新時代,如何成為一名好記者

2024-04-09 14:36 |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新時代,如何成為一名好記者——“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活動綜述

光明日報記者 劉瑞一

  他們深入基層一線,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他們熬更守夜,用文字記錄時代變遷,用鏡頭捕捉人間冷暖,謳歌火熱生活;他們堅守新聞理想,堅持為人民創作、為時代而歌,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3月26日至4月2日,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舉辦“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活動。24名優秀記者分成3路,奔赴全國10個省區市作報告并進行座談。本報記者跟隨其中一路巡講團,奔赴北京、上海、浙江和福建。巡講團的8名記者走進人民日報社、上海報業集團、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等新聞單位和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高校分享他們的采訪經歷和所思所悟,激勵廣大新聞工作者和青年學子在講好中國故事中展示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扎根一線,捕捉新聞瞬間

  記者,首先是行者。行,是身臨其境、田野調查;行,是感同身受、情同此心。

  在25年的記者生涯中,光明日報記者常河一直奔走在教育一線,關注教師這一群體。96歲高齡仍義務為留守兒童補課24年的鄉村退休教師葉連平,就是他的采訪對象之一。2023年4月,葉連平在上課時因為腦出血暈倒在講臺上,在醫院治療才5天,他便要求提前出院。“出院那天,我去醫院接他,老人看到我,一把把我抱住,泣不成聲:‘我以為我再也不能和我的孩子們在一起了……’”說起已經跟蹤采訪了6年的葉連平,常河語帶哽咽:“我愿意像葉連平老師那樣,做一只新聞戰線上的‘螢火蟲’,只爭朝夕!”

  “要讓作品生出永不退卻的溫度。”這是山西廣播電視臺陳湘新聞路上的引路人張敬民對她的叮嚀。從業30多年來,陳湘“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初心不改。她不間斷地采訪和記錄盲童群體,不僅寫下獲得中國殘疾人事業好新聞一等獎的廣播通訊《盲校小哥倆》,還組織錄制上百萬字的有聲教輔材料,照亮盲孩子們的學習路。陳湘說:“記者這個職業給了我一雙眼睛,讓我去發現;給了我一顆滾燙的心,讓我去愛。”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記者楊川源連續三年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每當被問到有何訣竅時,她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蹲點!”她認為,“一瞬間”里有“小日子”,更有“大時代”,“一瞬間”能成就“好作品”。然而,“一瞬間”絕不會從天而降,“蹲點才能發現一瞬間,感悟一瞬間,傳播一瞬間”。

記錄時代,傳播時代精神

  新時代的好記者要將反映時代的故事記錄下來、傳播出去。

  全媒體時代,如何讓報道更有溫度?人民日報社左瀟的答案是,讓用戶感受到國家發展與個人命運的緊密連接。自2018年起,由他參與策劃的新媒體創意報道——“時光博物館”在全國各地巡展。高度還原的物件、場景,加上年代感十足的體驗,讓“時光博物館”火爆“出圈”。“這里面有我們的創意和努力,但更重要的背景是億萬中國人共同創造的傳奇。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傳奇的參與者,大家的記憶拼接在一起,就是一個奮進中國的縮影”。

  面對浩浩蕩蕩的媒體融合浪潮,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記者臧熹一直行走在用融合傳播講好中國航天故事的探索之路上:“比如,將虛擬和現實結合起來,讓‘天宮’空間站飛到上海,穿越環球金融中心,飛臨外灘萬國建筑群。從畫面中,大家可以直觀感受到中國空間站到底有多大,彰顯中國力量的大國重器變得形象直觀。”·

  因為熱愛,所以不畏艱辛。

  2020年,江西廣播電視臺記者吳萍走上了抗擊新冠疫情報道一線,進入隔離病區采訪。她的鏡頭里填滿了醫護人員詢問患者時的耐心、研究病情時的細心、安慰病人時的貼心,和他們對患者說“別擔心”。“我想這就是記錄的意義,不僅是記錄下新聞故事,更是記錄下一種精神,一種時代精神。”吳萍說。

胸有家國,堅守新聞理想

  即使最普通的青年,也有最閃耀的理想。

  “新青年”是新華社重點打造的青年品牌,它面向18至35歲青年群體,講述新時代的青年故事。從一名文字記者轉型,這一過程有困難、有迷茫、有落差,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青年事業部負責人王龍坦言,“但我想通過我們的奮斗歷程告訴大家,作為新聞人,特別是作為青年新聞人,只要心中有夢,理想都可以實現”。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趙新樂是一名報道記者的記者。黑龍江廣播電視報記者張大諾鼓勵和幫助重度進行性肌無力患者張云成重拾生活信心的故事被她寫進了報道里。“新聞記者,不僅可以策馬馳騁、穿越黑暗,還能成為別人生命里的一束光,照亮他人、溫暖世界。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新時代的一束微光,雖然微小,但足夠明亮”。

  歲月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滅。

  8位優秀記者的精彩講述為年輕的編輯記者指明了奮進的方向。光明日報記者孫金行被各位記者獨特的新聞視角和生動的故事講述所觸動:“記者不僅是一個職業,還是一種信念。”

  8位優秀記者的精彩講述也讓新聞理想的種子在高校學子心中落地生根。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學生劉清渭表示:“我對于如何將新聞理想的初心保持下去,并將其轉化為對新聞事業的終生熱愛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康興逸則希望自己以后能把新聞寫在街頭巷尾、寫遍三山五岳、寫給大江南北,“以記者的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責任編輯: 張澤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