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國記協組織開展的“守護理想之光—好記者高校行”首場活動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本場為載人航天工程專場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中國航天報社總編輯趙屾和新華社優秀記者張揚同人大新聞學子進行思想碰撞、展開深入交流。
本次“好記者高校行”載人航天工程專場活動可謂“應時而生”。就在20天前,神舟十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與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勝利會師,受到國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這一規模宏大的跨世紀工程,由航天員系統、載人飛船系統、空間站系統等14個系統組成,今天活動的講述人之一周建平院士,就是負責統籌各大系統的總設計師。他懷揣著“宇宙那么大,中國人應該去看看”的理想,在載人航天領域埋頭工作20余年,為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跨越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國之重器護航征途中,還有一群新聞人同樣傾入心血,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鼓與呼。他們用筆、用鏡頭記錄中國載人航天三十年騰飛發展的奮進之路,勾勒中國航天人走向星辰大海、不斷攀登高峰的奮斗群像,充分體現出新的時代條件下新聞輿論工作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職責使命,也涌現出不少優秀新聞工作者和作品。
作為中國唯一一家權威介紹航天高科技產業的報紙,中國航天報在創刊至今已9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今天的講述人之一趙屾總編輯以自己的航天新聞宣傳工作實踐,詮釋了載人航天精神的內涵。
如何確保在2天內完成幾十條航天發射相關短視頻制作?如何通過2年的拍攝積累創作出第33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權威訪談|張揚對話王亞平:重返太空的183天》?新華通訊社記者張揚講述了她創作背后的故事。
作為載人航天的感受者、見證者、記錄者,他們為人大新聞學子帶來這些關于載人航天的新聞“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也再次印證:做好記者是新聞基石,講好故事是時代要求。
“好記者高校行”活動是中國記協主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協辦,全國新聞界共同參與的一項樹立新聞理想、展示新聞人風采的活動。接下來,活動將在北京有關新聞院系陸續開展。(來源:央視網)